炮灰攻今天也在养夫郎 第65章

作者:轻临镜 标签: 情有独钟 甜文 穿书 马甲文 HE 穿越重生

幕友是县府自聘用来协助府中事物的人,因其为自聘,故无官位在身,保不齐这些参加考试的读书人之中会有以后的官员,所以幕友行事、说话皆彬彬有礼。

宋泊接过幕友递来的考篮,这篮子由县府统一制作,所有考生的笔、墨、砚都得放在其中,为防止作弊,笔、墨、砚虽可以自备,却得按着县府规定的规格来,比如砚台不能太厚、毛笔笔杆中心需镂空等。江金熙春节回京,再回到镇子上时给他带了一套的考试文具,文具中个个品质上乘,单文具这点,他就已经超过其他考生一截了。

出了检查,又有其他幕友递上号牌,宋泊拿了属于自己的号牌,在号房内找着相应的位置坐下,他进来的时间还算早,边儿还有些空位没坐人,宋泊将文具从考篮中拿出来,仔细研着墨。

坐在位置上,他的心反而平静了许多,砚台上墨水缓缓流出,宋泊盯着那乌墨,脑中将能想着的知识重新过了一遍。

陆陆续续的考生往号房中来,宋泊看到了李会书,李会书这次只是来试上一试,中不中并无太大关系,他年纪还小,还得读上个几年才有可能上榜。

李会书也看见了宋泊,可惜号房内不许出声,不然他可得叫一声“宋叔叔”。

县试和府试不必单独坐号,而是由知县大人坐堂监考。

等考生全都进到号房后,杨知县坐上了考官位。

杨知县一身正装,身体板正地坐在上位,见着宋泊坐与堂下,他心中一惊,宋泊去了趟京城却还能安然回来坐在堂下,可见江丞相已然接受了宋泊,如此他便得仔细瞧着他,好保住他脑袋上的乌纱帽。

眼瞅着时间差不多,杨知县亲自发了试卷,试卷可以提前翻看,等到钟声响时才可作答。

秦闻与他说过,这县试考五场,前两场简单些,并不考验考生的文笔,只要文意通顺,没有犯了忌讳就可通过。古代人很重视名讳,在考试途中遇着圣讳、庙讳、御名等一系列名讳,可得换了同音字写。

宋泊将题目在脑里转了个圈,答案立刻映在脑中。

咚——

一声长钟响,考试开始。

其余人还需在草纸上打个草稿,语句通顺了才敢写下来,而宋泊自信着,直接沾了墨就在正式答卷上写下。

第一场考基础知识,从《周易》和《中庸》中各抽了两篇,考察考生对四书五经的了解程度。

当然,并不是简单将《周易》和《中庸》翻译了就能通过,还得加上自己对书中内容的见解,这样才能得分通过第一场考试。

一个时辰稍转及逝,钟声再次响起,所有人都得停手提笔。

卷子上交后,考生要走出号房,在外面院子中等待第一场考试的结果,成绩不合格者会被刷下去,只有完成五场考试的考生,才有可能出现在县试红榜上。

李会书跑到宋泊面前说:“宋叔叔,我听爹爹说你今年下场,原来是真的!”在县府内,考生不宜太过熟络,李会书便与宋泊保持着距离,只敢说话打招呼。

一年过去,李会书长了一岁,个子也窜高不少,个子到了宋泊的胸前。刚刚在考场上他一瞧着题便大脑放空,紧张得一字也蹦不出来,直到想着宋泊也在号房内,他才冷静下来,答了卷子。四书五经的内容宋泊都与他说过,所以除去前头的紧张,他还是相信自己能通过第一场考试的。

“怎么样?可都写出来了?”宋泊问。

李会书眼里闪着光,语气中满是自信,“多亏宋叔叔,两篇内容我都答出来了!”

宋泊被李会书的拍马屁给逗笑了,他道:“你自个儿的事儿,与我有何关系?”

“若非宋叔叔拉了我一把,我现在可参加不了县试。”李会书说:“就是你的功劳。”

没有宋泊,他今年定然还在自个儿琢磨四书五经的内容,没准还会不小心听着错误的解析,误入歧途,那可是苦读再久,连第一场考试也无法通过。

一刻钟过去,公布了第一场考试的结果,考试简单,仅有几人被刷了去,考科举的人若是连基础都打不好,就别谈考更高级别的试了。

每场考试都会根据当场考试的成绩调整位置,而这目的便是让杨知县瞧清楚那些有潜力的考生。

宋泊因着第一场考试的成绩坐到了第一位,而李会书就难些,坐在尾部位置。

位置挪到前面就意味着得在杨知县的眼皮底下写卷子,有些心理素质不好的考生被提到了前头反而答不好卷子落了榜,所以被提到前头来,既有好处也有坏处。

不过宋泊倒是无所谓被杨知县盯着瞧,在现代上课时最多有百来人同一时间盯着他瞧,杨知县不过一人,没什么好畏惧的。

咚——

第二场钟声响起,宋泊垂眸作答。

第二场考试的内容与第一场考试类似,只是多加了道写诗题,诗这种文体可考验人,科举中能写的诗又只有五言和七言,篇幅短不说还得将考官要求的意境写入其中,当真是考验了考生的文学水平。

不过县试容易一些,要求做的诗也只是简单的写景诗,宋泊读过的诗没有上万也有上千,其中写景诗占了四分之一的,知晓科举会考写诗以后,宋泊便细心钻研着诗,从各大家诗词中提取出优点,在融合入自己的风格。

所以,写一首风景诗,对宋泊来说可谓是小菜一碟。

第91章

第二场考试结果一出,宋泊依旧是第一名,又有人被刷了去。

如此反复四回,到第五场考试时,号房内已经不剩什么人了,李会书也在第三场被刷了下去,离开了县府。

号房内考生序号变化不断,只有宋泊一人,稳定地坐在一号位,这倒是引得杨知县刮目相看,要知道县试虽然是最低一级的考试,但想要一直稳坐一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。如此宋泊只要在第五场考试的时候没有掉链子,最终名次便不会差到哪儿去。

思及此,杨知县不禁一阵庆幸,还好当时他并未与宋泊起太大的冲突,宋泊此人也是大人有大量,去了京城并未告他的状,不然他这位儿早就该换个人坐了。

第五场考试考策论,题目很长,要从千百来字中分析出出卷人的意图,再由此中心扩展出一篇千字文,说来简单,其实并不那么好做。

前四场考试大家都动笔很快,一到策论,就跟时间停滞了一般,一刻钟过去都无人动笔。

宋泊第一次用上草纸,定下文章主题后再画下导图,将要写的论点、论据平铺出来,如此一篇文章的结构清晰明了,可以通过论点的程度进行细微的调整。框架出来再往里添上些内容便轻松得多,内容在他脑海之中被线串成串,宋泊想清楚后,提笔沾了墨,在正式的卷子上开始作答。

第五场考试时间稍长,有一个半时辰,交卷时间不限,越早越好,若熬到点烛的时候,分数变回被下调一档。

夕阳西下,太阳还未完全落下山头,宋泊借着最后一抹日光,停下了笔,完成作答。

宋泊拿上卷子,上交给杨知县,杨知县看着这卷子字迹清晰,便让宋泊出了号房。

宋泊前脚走出号房,后脚天便黑了,杨知县命人点上蜡烛,号房内又亮堂起来,只是没人比他早交卷子,他们都得落下一档。

宋泊在县府门口把考篮还了,拿回自己的笔袋,而后才一脚跨出县府,综合分数没那么早出,约莫三、五日才会展榜出来,宋泊心中有数,脚下步伐轻巧许多。

宋泊刚走出县府,面前便围了一圈人,连李会书和李五也在。

自李会书从县府出来以后,李会书和李五便与江金熙和宋茶栽一块儿,坐在县府对面的茶楼里,四人一直盯着县府门口,就怕看着宋泊从里头走出来,还好,宋泊熬完了考试,到最后一门才从县府里出来。

“饿极了吧。”宋茶栽问,县试关在里头一天,期间就给个馒头充饥,这么个大男人怎么扛得住。

“是饿了。”宋泊答,他在家中食量不小,单单一个馒头,到第四场答完就消化得差不多了。

“大姑已经在客栈叫好了菜,我们直接回去吧。”江金熙说。

“那也好。”宋泊看着李五和李会书,“李兄和会书也来,难得在霞县聚上,可得一块儿吃顿饭。”

五人回了客栈,店老板给他们留了桌,只要人齐了马上上菜。

客栈厅内聚满了人,有些考至一半便被刷下来的人,在桌上与朋友、家人诉苦,“我看县老爷今年发了疯,出的卷子恁难。”

“欸,就是啊,我来考了多回,这是第一次考一半就被刷下来的。”与他同坐的学子一同抱怨着。

因着宋泊是第一个交策论出门的,故而没有其他完考学子出现在客栈内。

“那不是第一位吗,怎的那么早就出来了。”那边儿的学子注意到宋泊,与同伴说着,“策论可难哩,上回我写策论,写到蜡烛燃了一半才写完,他这么早就出来了,当是提前交了卷。”

“这么厉害?”同行人问。

“可不,人与人一比,那可得气死。”那人回道。

说话人的桌离宋泊他们这桌不远,桌上人都听见了别人的闲谈。

“宋泊,你提早交卷了?”宋茶栽问,难怪当时他们在县府门口并未瞧着其他考生。

“是早了些交卷,策论写完也改不成便直接交了。”宋泊答,其它题目或许还能检查一番,把错的答案改成对的,可策论是一篇文章,落笔无悔,在上头改改写写把整张卷子弄得乱七八糟,定然会往下拉分,既如此不如不改,直接卷面整洁着上交就是。

见宋茶栽神色有些凝重,江金熙赶紧补上一句,“策论写完在里头苦坐作甚,像现在这样早早陪我们一块儿吃晚饭不是也乐哉?”

长辈的思想比较古板,会将时间长短与答卷质量联系在一起,别而个写一个半时辰就是比写一个时辰的好。

“宋叔叔可厉害了!”听着别人说起宋泊,李会书也忍不住了,他作为在号房内看着宋泊一直坐在第一位的人,眼中的崇拜已然藏不住,他神采飞扬地与大家说着宋泊有多厉害。

坐第一位本就不易,宋泊还一坐坐了四场,这般厉害的人教了他读书,让他如何能不骄傲?

有大伙儿帮着宋泊说话,宋茶栽也想开了些,按李会书这么说,宋泊上榜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,上榜便是厉害,第一次下场就能上榜足以令她自豪,也就不管早出考场的事儿了。

县试出榜得三、五日,时间不长,宋泊便与江金熙、宋茶栽和李会书留在霞县,等着放榜,而李五不过请了一日的假,当夜吃完晚饭便赶回了传福镇。

上次来霞县还是因着江金熙的案子,现在县试也考完了,虽然后头可能还有四月的府试,但放松玩乐一日也是需要的,劳逸结合才是读书的最好法子。

第二日一早,天还泛着蓝青色,宋泊便被一阵鞭炮声吵醒了来,那鞭炮就像在他们客栈下放的一样,声音巨大。

“发生何事了?”江金熙未睁开眼,听着耳边噼里啪啦的声音,他皱了下眉,拿着被子把自己的脑袋捂起来。

昨日李五走后他们还喝了不少酒,现下睡得真香却被鞭炮声吵醒了来,着实有些恼人。

宋泊从床上下来走至窗边,刚把窗户打开,鞭炮燃烧产生的烟气便飘入他们的房间之中,他往外看去,街边排满了鞭炮,不少人端了桌放在街边,桌上还放了水果、猪腿等供品,供品前还用碗装着米,碗前摆了三杯茶。

如此瞧来,霞县今日应该有活动。

宋泊关上窗户,新一阵的鞭炮又响了起来。

“今日霞县有活动,要不要下去看看?”宋泊问。

江金熙心底想睡觉,但这环境吵闹不堪实在无法再次入睡。既然霞县有活动,那便起来瞧瞧,毕竟若是在京城,这般阵仗的鞭炮声也只有春节才能听着。

宋茶栽和李会书也被鞭炮声吵醒,听闻他们要下楼瞧瞧,他们便也跟上了一起。

下至一楼,便发现店内的所有员工和老板都聚在一楼,一楼抽了张四方桌出来,上头摆满了供品。

宋泊随便拉过一个店小二,问:“借问一下,今日可是有什么活动?”

“今日是神仙的生辰,有抬神的活动。”店小二答道:“听你们这么问,你们应该是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吧,可把香拿着,等会儿神仙来了点上。”这般吉日,店小二待人越发热情,桌上本就放了散香,就是供给外地旅客用的。

店小二抓了十二支香,给每人分了三支,“等会儿点了香把愿望说给神仙听,再把香插到米碗中就行。”

“多谢。”宋泊应了一声,与江金熙、宋茶栽和李会书一起走出客栈。

外头因为放了鞭炮,烟雾缭绕的倒有几分在仙境的味道,清晨的第一抹阳光从云层中露下来,路的尽头出现一支红绿相间的巨大旗帜,旗帜越来越近,后头的队伍也露了出来,声势浩大。

与队伍一同出现的还有喧天的锣鼓声、铜锣声,队伍慢慢接近,大旗后面是一串比大旗小些的旗帜,旗帜分为两排跟在大旗以后,花鼓队接在旗帜队后头,也是两排,前面人身着黄衣腰间背着个椭圆形的红色腰鼓,两手拿着木槌边捶着鼓便跳舞,后面人身着粉红色衣裙,手上拎着一把红黄相间带有垂穗的圆伞,与前面人一起舞动着。

宋泊在现代未看过抬神,现如今亲眼目睹,被面前的景象吸引了去。

周围百姓越来越多,人挤人免不了一阵推搡,宋泊揽住江金熙的肩膀,将他往怀中带,又喊宋茶栽牵好李会书,别让李会书被人流给冲了走。

花鼓队往后是乐器队,两人推着一个木车,木车上站有一人打着鼓,那鼓很大,圆面可站下五个人,鼓旁是两个拿着铜锣的人,再往后有两人拿着镲,乐器队的声响极大,甚至能盖过正在燃放的鞭炮声。

乐器队后头才是抬神队伍,四人、六人或八人一组,每组都为男子,他们身上抬着个红木轿,轿子上摆着神仙像,抬神可有技巧,步伐快的同时又不可一边倾斜倒了神像,如此便得训练,什么人抬什么像都是固定的。

店小二拍了下宋泊的肩膀,催道:“快快快,回屋里点香了。”

客栈一楼已经聚满了人,宋泊拿过大家的香,挤到蜡烛边儿,一块儿把香点着。

第92章

客栈门口鞭炮声响起,抬神的人便就着这燃烧的鞭炮,疾步跑进客栈之内,到四方桌前停下一会儿又疾步出去,那速度与跑步相差无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