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轻临镜
“那可好了。”宋泊被江金熙的情绪感染着,也跟着笑起来,“可记得带些东西去。”
“我知的。”江金熙道。
一刻钟时间稍纵即逝,宋泊就算再不乐意,县学中管开门的杂役还是会准时将门关上。
拎着饭盒,宋泊上了食堂。
路砚知比宋泊早些时候到食堂,他抢了个位置坐着,瞧着宋泊来他高举着手,“这儿这儿!”
路砚知一脸好奇地瞧着宋泊,“今日可是江公子第一次给你带饭,感觉如何?”
“感觉很好。”宋泊如实答道,有人送饭与自己到食堂吃饭确实是有区别的,就算江金熙拎来的饭并不是他亲自做的,他也甘之如饴。
宋泊将饭盒一层一层打开,这盒子是江金熙特意买的,为的就是能每日给宋泊送饭。
县学每日只开门一次,江金熙便买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饭盒,这样午时他能带个干净的来,带个脏的走。
“江公子还是心细,居然给你带了果子饮!”路砚知瞧着宋泊端出来的菜品,牙咬在筷子上,可是心生羡慕。
果子饮冰凉,正是清凉解暑的好饮品,江金熙许是怕送来时不凉了,特意多放了些冰块在里头,宋泊开启底层餐盒时,还能觉着丝丝凉气。
“往后你有了爱人,也能有这般待遇。”宋泊说道。
明明江金熙不在食堂之中,可路砚知就觉着自己好像吃了口什么,有些亮眼。
宋泊坐在路砚知对面,两人吃着饭,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。
路砚知今日吃的饭还是魏关送来的,他的承诺还未完成,还得再送上个百天饭才行。
宋泊吞下一口饭,说道:“对了,我已经与江金熙说过了你三姑的事儿,他今日便要去拜访。”
“那感情好啊!”路砚知着急说话,刚夹的肉随便嚼了两口便咽下去,这般心急的后果就是被噎着,说不出话来。
见着路砚知双手乱晃却无法言语,宋泊赶紧从位置上起来,这时候也顾不着什么礼貌问题,他一把拎起路砚知,站到他的身后,宋泊找着路砚知肚脐上方两指的位置,一手握成拳头,另一手包住拳头用力朝后上方使劲,几次来回,路砚知才把喉中的肉呕了出来。
路砚知双腿脱力跪倒在地上,道:“我还以为我要死了。”
“下次吃东西细嚼慢咽,可不是每次都有我能救你。”宋泊沉声道。
古代医疗条件不佳,被食物噎住来不及救治而死亡的人不在少数,宋泊当路砚知为朋友,自不想看他因意外殒命。
往日的宋泊总是温润儒雅,路砚知还是第一次听着宋泊用这般语气与他说话,他双手撑在地上,悄悄挪眼偷瞄宋泊,却发现宋泊正垂眸看着他,看着便心情不佳。
路砚知被吓着,又挪眼回来,小声说了句:“对不起,下次我定细嚼三十次再吞下。”
第112章
申时中,这个时间既不早也不晚,气温不会太热,去路三姑的店儿正合适。
传福镇宅子的租期已到,既打算在霞县发展,宋泊和江金熙便将那宅子退了去,举家搬到了霞县,连小狗儿常乐也一块儿带到了霞县来。
五亩地不大,但胜在分为前厅、后院,后院占了三亩,还有已经分好的房间,可以供他们一家子住在店中,常乐已经被简言训练着学会了看家的本领,它不会随意咬人,只有那种偷偷摸摸一眼便瞧着不似好人的人,才会挨常乐的咬,因此常乐便被放到了前院,守着医馆大门。
吴末也住在店中后院,家中人多,并非单哥儿与单男子共处一院,倒也不会被人说闲话。再说了,周围相邻的商铺都知这是榜首的铺子,说秀才家闲话惹怒秀才,那可是吃不了兜着走,便更没人说闲话了。
今儿个江金熙带上了青桥,简言、阿朝留在家中打扫卫生,开医馆得有人手,江金熙只打算请个算账先生,其余的人手便先由家中出。
简言当跑腿,青桥当个暂时的药师,阿朝依旧当着车夫,这般配置起来,度过医馆起步前期应当没有问题。
后头来的客人多了,他再发公告聘人进来就是,总不能累着自家人。
“青桥,今日见着的药可都得记在脑海中。”江金熙道。他与吴末已经商量过了,百安馆内的器具都还在购置,各区域也得用木板固定分开来,短时间做不完这些活儿,得等到月底才能开业,如此正好能等着宋泊县学休息,由他来行揭牌之礼。
开店这么大的事儿,宋泊当然得在场。
今日去路三姑那儿也是提前看看有些什么草药、价儿多少,如此才好列下采买清单。
霞县中有大医馆,江金熙也没想着与他们抢生意,他暂时打算只做个小医馆看些小病赚点儿钱,条件摆在眼前,就算他想做些手术也无处让他施展。
“是,公子!”青桥清脆应声。
一开始青桥是反对江金熙当大夫的,公子可是丞相府的掌上明珠,怎么能在愈馆中上工吃苦,后来他瞧着公子每日回家面上都带笑,他便知道这是公子的志趣所在。
现下公子要开医馆了,那他就要成为公子的助力。
路三姑的医馆很好找,远远便闻着一股淡淡的草药香。
一中年女子迎着客出来,嘴上说着:“再落一副,田大夫以后可不看你了。”
“是是是,再不敢犯懒了。”被她说着的老妇人手里拎着药包,嘴里说着话往外走。
送走客人,女子插着腰转身就要回店儿中,她瞧着江金熙三人像是往她这儿来的,便脚步一顿停在门口,“小公子,可是要买药?”
走得近了,江金熙才注意着面前女子虽然身着素色,但衣服却是好布料,耳朵、脖子、手腕皆无饰品,应是与卖药有关,这人大抵就是路砚知的三姑,但江金熙为了稳妥,还是先行一礼,而后问道:“你可是路砚知的三姑?”
“你是?”路三姑细瞧着江金熙,这哥儿面容白皙,一对黛眉下鹿眸圆润,鼻梁精致小巧,嘴唇红润饱满,一副柔和的美人相,他身后还有个侍人为他撑伞,当是哪家的贵哥儿来了。
见路三姑并未反驳,江金熙顺着说道:“是宋泊推荐我来这儿的。”
路三姑一听江金熙这么说,面容瞬间舒张开来,热情道:“你便是宋榜首的夫郞吧,快里面请。”
夫郞?
江金熙记着路砚知知道他与宋泊是恋人关系呢,路三姑能把他称为宋泊的夫郞,肯定是路砚知与路三姑说了什么。
江金熙没有反驳路三姑的称呼,带着吴末和青桥进了店。进店后他才发现这店儿只是外头看着小,其实内有乾坤。
店内空间虽小,但每一处都用到极致,甚至有些药柜为了省位子,嵌到墙上高处。
“砚知都跟我说过了,你要开医馆对吧。”路三姑引着三人到店中坐下,拿起泡好茶的茶壶给三人倒了茶,“寻常草药早这儿都有,只看你需要什么。”
江金熙先喝了口路三姑为他倒的茶,随后才道:“我可以瞧瞧那些草药吗?”
草药因形状、颜色、气味不同,品质有区别,高品质的草药总比低品质的草药贵些,路三姑这儿价格便宜,可如果品质不好,他也是不会买账的。
路三姑放松着往后一靠,身子靠在椅子上,松弛道:“当然,随便看。”
江金熙唤了一声青桥,让青桥与他一起看草药。
有些草药长得相似,让青桥马上学会分辨也不现实,江金熙便挑了些简单的草药让青桥看看。
吴末与路三姑聊着医馆的事儿,正说到草药单价和批发价的差别,他在愈馆做过许久,知晓哪些草药用得多,哪些草药用得少,有些疑难杂症一年也见不着一次,没必要备着那种昂贵的药,倒是发热、咳嗽、腹痛这种常见病的药材要多备一些。
“批发价为原价八折。”路三姑说。
这价格合理,是正常市场价。
“诶,你凭什么撂我摊子!”
“你这摊子都摆到我店门前,挡着我客人入店了,我怎的不能掀你摊子?”
“大伙儿可来评评理,这店儿可特殊,能不按规矩来!”
门外的吵闹声引着江金熙扭头看去,对面店前一片狼藉,小摊被掀,摊上东西落得到处都是,摊主与店主两人互骂着,情绪激动甚至要动起手来。
这动静惹来寻街的官差,官差听了两人的话,当即让小摊摊主收拾摊子回去,留下店主一人趾高气昂。
青桥不解道:“公子,为何官差会让小摊摊主回去呢?他不是付了摊位费吗?”
“许是有人护着。”江金熙道。
现在九月,院试榜单刚放出不久,新晋秀才正是商户们眼中的香饽饽,因为秀才可以免税金,有些商户便会寻求秀才的庇护,他们为秀才读书提供银钱支持,秀才为他们提供政治保护。
士农工商中商排在第四位,钱多没地位,日常经商中总会被找各种由头收税钱,今日收个高温税,明日收个修地税,每年交出去的税金得占营收的三成,这哪儿受得了,故而有人开了秀才庇护先例以后,商户们都会瞄准每年新晋的秀才。
宋泊作为榜首,家宅院门的门槛都快被踏烂了去,还是宋泊说了谁再来找事儿便报官,这才吓退了那些来请求庇护的商户。
他们家不缺钱,随意庇佑个商户,商户去外头惹了事,砸的可是秀才的招牌,江金熙还期待着宋泊中了举上门提亲,在这关头可不能被商户毁了去。
不过在霞县中寒窗苦读的学子还有很多,有人拒了商户,便会有人答应商户。
利益熏心,钱财总是诱人的。
“江夫郞说的是,对面那家半月以前就嚣张了起来,说是得了哪家秀才的庇护,不让小摊摆在他家门前,说是会败了生意,”路三姑又喝了口茶,“敢庇护这般商户,我瞧着仕途也不远了。”
街边摆摊本就是正常营生,更何况那些摊主也付了银钱,只是与小摊相比,官差们更不想得罪秀才,故而才让那商户占了上风。
街上回归平静,江金熙重新收回眼神,药柜中的药材他已经瞧过大半,几乎都是中上品质,配上路三姑报出的价格,确实是物美价廉。
天色渐渐暗了下来,夕阳照在云上,泛着橘红色的光。
“如此我们便不打扰了,月底我们再来购买药材。”江金熙道。
“好。”路三姑说着,迎着三人出了店。
九月二十二日,店内装修都差不多了,新买的家具也都送了来。
“灯架别放在角落,稍微挪出来些,离书架远点。”江金熙指挥着搬家具的工人往宋泊的书房里运东西。
虽说宋泊每月只能回来两日,但书房还是得给他备着,一个读书人家中怎能没有书房,说出去引人笑话。
只是后院房间数有限,只能给宋泊安置个书房,索性宋泊在县学的时候,江金熙还能在这书房内钻研医书,也算是物尽其用。
“公子,路三姑的货来了。”青桥走到江金熙身边,在他耳边小声说着。
还有六日就要开张营生,江金熙便跟路三姑定了草药。
跟路三姑定草药并非是看着路砚知的面子,月前他们去过一趟药馆后,还去别家瞧过,也是货比三家觉着路三姑的药材好,才与她订货的。
“你去将草药归位,等会儿我过去检查。”江金熙道。
宋泊喜欢的书房布置只有他知晓,所以书房布置他抽不开身,正好他也有意想考验下青桥掌握了多少与草药有关的知识,现下正是个好机会。
“好的。”青桥一屈身,迈着轻快地步子便跑回了前厅。
瞧着青桥干劲十足的模样,江金熙勾起了笑。
货工将家具摆在相应的位置上便退了,江金熙把他和宋泊的书籍拿出来放在书架上,宋泊的书大部分都带到县学去了,留在家中的只有基础的几本书,倒是他的医书占了大半个书架。
无妨,反正他买了三个书架,宋泊的书总能放得下的。
江金熙将书籍往书架上放,忽而觉着他与宋泊成家以后也是这般感觉,家中各处都有他们俩的东西,连书架上也是一人一半,当真是我中有你、你中有我,就算宋泊此刻不在这儿,他也觉着心中甜滋滋的。
第113章
九月二十三日午时初,夫子准时下堂,宋泊按时到县学门口等江金熙,今日他身上揣了张字,是他昨日夜了写的准备当牌匾底子用的字。
百安馆二十九日便开张,店儿开张没有匾额怎么行,只是江金熙瞧了好几家匾额,瞧来都没有他想要的那个味儿。
思来想去,江金熙还是觉着宋泊的字最好,便叫宋泊抽空写副字来,他拿出去找木工拓在匾额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