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淮青山
建兴帝:“……”
有时候还真不如就这样直接死了。
她不动手,只纯折磨,开的补药比建兴帝之前吃的仙丹都管用。
建兴帝还想故技重施,直接晕过去,人中传来一阵刺痛,一枚金针扎进了穴位中,源源不断的疼意刺激着建兴帝的感官。
根本晕不了,还分外清醒。
奚从霜继续重复,且更大声:“陛下,请下旨为方后平反,肃清上下,还方氏清白!”
有她开口,更多人跟着开口重复:“请陛下下旨为方后平反——”
最终事情如奚从霜所料,建兴帝同意下旨为方后平反。
当着天下人的面,打自己的脸。
【作者有话说】
驾崩不了,根本驾崩不了(咋可能)
第109章 现在呢陛下?
圣旨一下,为方后平反一事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展开。
不过半月,事情查明七八分,不久将大白天下。
被讳莫如深许久的秦王府话题也渐渐被提了起来,年轻而贤明的亲王得到了不少怜悯与士子的悼念,传送其的文章多了不少。
还一度传出若是当年亲王不死,东宫之位不会落在民间公主的手上,可惜了秦王。
这番言论甚嚣尘上,让杨娘子一度惶恐,经常带着钟慎过来请安。
她很担心奚从霜会因为这些言论而对她们感到不满,以为自己有了二心。
奚从霜听了一耳朵小朋友背书,听她说的磕磕巴巴,拆东补西的,满脸严肃。
东宫内侍从知道太女殿下要求严格,宫内上下莫敢不从,这样的水平,只会被太女嫌弃。
就是听不懂小孩结结巴巴念的是什么,也不知会不会被太女厌弃。
果不其然,奚从霜说:“把她老师叫来。”
给钟慎配的老师少说有七八位,其余的在完成本职要务之余还得为钟慎的学业负责,轮流前往昭华宫为钟慎授课。
主要的开蒙老师是翰林院的侍读学士,最经常前往昭华宫的也是此人,宫人应答一声,便命人前往翰林院将人传至东宫。
这位侍读学士是往届状元,学识渊博,给钟慎开蒙绰绰有余,好不容易见一面太女,却是这样的这样的水平。
不会有人觉得是状元教得不好,但会觉得这孩子资质平平,不堪大任。
杨娘子心头紧缩,东宫内侍从也为两人悬心。
却又听奚从霜说:“不,不必叫侍读学士过来,这么会卖弄才华,阳奉阴违,拿《资治通鉴》给三岁小孩开蒙,不如去官办学宫展示才华。”
大笔一挥,写下一封调令书,吹干墨痕盖上印章,“去,传给侍读学士,叫他即刻上任,莫辜负孤的期待。”
“是。”侍从接过调令书,带着一身冷汗退出。
论阴阳怪气,太女也不甘落后。
就这么几行字,就将前途无限的侍读学士赶出永都,归期不定。
这时候众人才反应过来,原来钟慎磕磕巴巴,说半天都让人听不明白的原来是《资治通鉴》内容。
她是怎么听出来的?身为亲娘都听不出来自己孩子在念什么。
把一脸无措的钟慎叫过来,端起桌上没碰过的糕点塞她手里:“拿去吃吧,今天表现不错。”
抬头她则对杨娘子说:“年纪尚小,过犹不及,改用《论语》开蒙。杨娘子有空可一块旁听慎儿授课,谁有意见叫他亲自来找孤。”
听这意思,不像是责怪的意思,杨娘子这才放心不少。
回去的路上,杨娘子忽然想起来:“开蒙不该是用《三字经》《增广贤文》吗?”
《论语》她七八岁才开始学,五六岁也可,但对三岁还是太难理解了。
这个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,因为被奚从霜亲自点过来的新侍读学士手里拿的是三字经,也不敢要求授课时不能有旁人在侧。
有前车之鉴,谁还敢捧高踩低,敷衍了事,就算要教导的孩童现在还没有身份也不敢。
关于为什么临时改成《三字经》,因为还有一个人问过奚从霜同一个问题。
“给小孩开蒙不应该使用三字经吗?”荀随凰问。
从小多语教育,不会写字就得学会背诵不然不能吃饭的奚从霜:“……是吗?”
荀随凰点头:“对啊,我娘小时候让人给我开蒙用的是《三字经》。”
桌案后的奚从霜提笔,刷刷写字,从四书五经改成了《三字经》。
荀随凰继续说:“但是我上学不专心,三岁到六岁都被不了一整篇的三字经,六岁学写字只比鸡爪子随便划拉好看一点,差点被我娘和开蒙老师以为是脑子有疾,不敢过多要求,只要我长大之后下雨了会往家里跑就满足了。”
“后来我被方太傅收入门下后,我娘才放心,相信了我不是脑子有疾,写字也不差。”
跟谷代芳比起来,大概是从伏州到一百次永都的距离。
奚从霜抬头:“你小时候真的下雨了不会往家里跑吗?”
荀随凰:“……”
意识到自己一不小心暴露了什么,她手握成拳抵在唇边轻咳一声:“你不觉得天热的时候,凉凉雨水淋在身上很凉快吗?”
奚从霜摇头:“不觉得。”
她抬手,将手上文书递出,侍立一旁的东宫长史双手接过,躬身退出东宫,端着新鲜出炉的文书送了出去,途中路过涕泗横流请求面见太女的侍读学士。
那侍读学士发现了昂首挺胸的东宫长史,正要扑过去说话,被一旁的侍卫二话不说架走,眼睁睁看着东宫长史领着随从离开。
外面的动静无法影响东宫里,侍读学士被侍卫架走,要么辞官不干,要么乖乖上任,别无选择。
果然她还是小时候太调皮了。
感觉这个话题继续说下去,自己在奚从霜心里会变成下雨天不会往家里跑的傻子,荀随凰改而道:“说起来我还没见过慎儿,怎么这么快就走了?”
不是奚从霜想办法把人从秦王府里捞出来,还这么没人能知道她的存在。
奚从霜答:“回去念《三字经》了。”
她刚刚就把文书让人传出去,免得钟慎对着《论语》两眼转圈圈。
荀随凰:“……《三字经》还能不能过去了?”
奚从霜噗嗤一笑,起身过去坐在她身边椅子上:“我没有逗你,她是真的回去念《三字经》了,最近外面有了些风言风语,杨娘子有点担心便把孩子带过来看看。”
荀随凰低头喝茶,沉默不言。
用行动表明,原来如此,但暂时不想理你,这茶真茶啊。
喝光了茶,她才说话:“这样啊,那不错,等长大点我给她当武师傅,教她骑马射箭。”
这让奚从霜明白荀随凰忽然过来的理由,她了然道:“你是因为外面传言过来找我的?”
自从入主东宫后,荀随凰很少正大光明地往东宫跑,平时都在家盯梅树,今天忽然过来实属稀奇。
与死人争名在奚从霜眼里是很没必要的事情,想要造势她还有别的办法。
况且盖棺定论的死人总不能从棺材里跳出来跟她争抢什么,她也不至于小气到忌惮一个话都说不全的小孩。
荀随凰矢口否认:“没有,我是来看小孩的。”
本还担心奚从霜会因为风言风语而不高兴,但看现在她挺好的,也就放心不少。
奚从霜盯了她一会,忽然凑过去在她脸上亲一下,在宫人们发现前起身,回到桌案前继续处理公文。
“……!”
而被袭击无数次次的荀随凰早就习惯,按住被亲过的地方,无奈平复心跳。
日子还在继续,甚嚣尘上的传言没有影响奚从霜分毫,因她善待秦王妻女还有了宽和容人的名声。
事情终将水落石出,被弃尸荒野的秦王尸身也被找了回来,还有方氏一族的后人。
被告知自己就是一代大儒的孙女,谷代芳忧愁了许久,但依然想不起以前的事情,在房间里闷了许久。
好不容易接受自己就是一代大儒后代,她连夜上山祭拜方太傅。
痛定思痛,下山了就闷在房里练字,不敢辱没先人名声。
谷代芳从一堆废稿里挑出几份觉得能看的,前往平定侯府请求点评,看看哪里还能修改一二。
荀随凰第一眼没看出来写的是什么,还问她:“你最近在家里养鸡了?别让鸡飞上书桌啊。”
凑近,仔细观察,她认真赞叹:“不过你家的鸡挺有灵性的。”
谷代芳:“……”
要是直接喝墨水的话,可以让字变好看吗?
期间建兴帝借故病了几次,依然没能拦住奚从霜端着圣旨找他的步伐。
日理万机的太女还不忘给皇帝开药方,一次比一次管用,喝了几次之后,建兴帝如鲠在喉,坚决不愿再吃。
倒叫众人不解,以前陛下穷尽天下也要找到长生之法,怎么要亲手倒掉真能延年益寿的汤药?
建兴帝心中想法无人知晓,他一看最近天气渐热,便要求去万庄园避暑,由太女监朝。
万庄园是历代皇帝前往避暑的地方,行宫面积与皇宫不相上下,内设园林,珍兽园,清爽宜人,在夏天时比宫里舒服许多。
这似乎是个退避的信号,都以为奚从霜会答应,她却拒绝了。
她以储君在位时间不长,国事都离不开国君为理由,把人留在宫中。
果不其然,很快就有人上书为死去的秦王恢复爵位,以秦王之仪下葬,在此之前已经下旨为方后追封皇后,生前衣冠葬入皇陵,依然享皇后尊荣。
奚从霜大手一挥,言说挪动方后陵寝劳民伤财,不如在原地修建,扩大至皇后规格即刻。
于是就有了永朝第一位和皇帝分葬的皇后,不跟皇帝挤一块,自己一座皇后坟。
一切事情仍未尘埃落定,死人的事情大部分处理完了,现在还剩下活人的事情。
于是开始有人上书为秦王后代请封,将秦王女加入宗牒,册封其为公主。
所谓有人其实是东宫属臣上书,这些都代表着东宫之主的意思。
上一篇:年代文恶毒女配是我老婆
下一篇:返回列表